崔彤云浅谈河北东路滦州影(亦叫乐亭影)

  

  崔彤云浅谈河北东路滦州影(亦叫乐亭影)

 

文/天津  催彤云

   

我国皮影戏,上推至公元前西汉时期。文帝刘恒的妃子用桐树叶剪成人形,用灯光射在窗户上做出各种动作,为太子取乐,这是我国有关影子的记载。

唐、五代时期宗教盛行,僧侣为死者超度亡灵,叩钟钹,颂经典,用纸剪亡人魂影供奉之,传经教化,使亡人早得正果。

以上二种说法认为皮影戏渊源于剪纸,与宗教有密切关系。

宋时影戏,己初具规模,分布四方各自发展,因纸制影人易损逐渐改用各种动物皮制做影人,故始称皮影戏。

滦州影一说起源于五代时期,还有说起於明万历年代,普遍认为五代时期总是拿不出历史新资料,明万历时期又太晚了,姑且还是在宋时普遍分布四方的时候,符合实情。

进入明清数百年间,皮影戏已具备各种优越条件,纷纷成立戏班。道具讲究、艺人增多,尤其清室入关,将满州方言皮影戏带入北京,故使宫庭王府军营地方大小衙门大都设有皮影戏班,做为休闲项目,给北京城市带来繁华,随之大小城镇市井,皮影戏班无乡不有,深入各角落久演不衰。在清道光咸丰年间皮影戏进入鼎盛时期。主要由于方言不同无形中划分东西两路,以北京东城区各戏班往东走向滦州、乐亭、迁安、抚宁、昌黎、玉田、丰润、蓟县、遵化、三河、平谷、通州、顺义、大兴等地,均称河北东路滦州影亦称乐亭影。顺便也将西路发展走向说一下,由北京西城区往西发展琢州、良乡、易州、涞水等地往西发展,皆属河北西路琢州影。

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皮影戏班,大都以地方命名,戏班也改为剧团名义了。滦州影这些年也在分化自行分东西路南北路。滦州影旧时因各种条件简单,用纸做屏幕,当时叫裆子也叫挣子,现在用白布做幕了。一个表演艺人用一只脚踏动木板带动木槌口叩打木鱼发声,木鱼就是当时乐器,另外艺人除操纵影人动作外还要宣卷(就是剧本),依剧本道白说唱。一位艺人同时做三种动作是相当有功力的。旧时宣卷内中多是我国古朴的原始词句面目,大多是宋或以前时期创作的,这都是当今研究词学很难得的珍贵剧本资料。目前滦州影影词音韵词律,在创作时要求也十分严格,差一字不妥。滦州影师徒传授依剧本传授,不识字的不能当徒弟。其他外路影戏依师傅口传心授学到的,近几十年来有些地方创作新剧,也采取了印制剧本,分发大家便于学习。

早期只用木鱼当乐器,后改用横笛,在戏班各种优越条件下乐器又得到改变,逐渐以锣、鼓、钹、四弦琴、南弦于配合演唱,南弦子是主要乐器与京剧使用的京胡那么重要,一直使用至今。

滦州影以冀东乐亭方言发音外,各角色演唱时用双手指掐住嗓子,发出音调细腻委婉,清脆高亢,优美动听,以唱功见长,丑角唱功很少故不掐嗓子,滦州影初仿弋调后效昆腔,但听起来又有弹词味道。广大群众评论东路皮影唱的好,西路皮影表演好。

皮影人的制作大体划分几道工序(与各地制作相类似)。

选料:早年用纸做影人,后采用兽皮制作,滦州影以驴皮为主要原材料,先去其综毛脂肪,再用芒硝石灰水浸泡一定时日,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净,绷在木架上阴干定型,取下后即为孰皮方能选用。

裁料:每个影人要用大小皮子十一块组成面部、脖子、胡须、发饰、冠帽共一块脖腔与上身共用一块,左上肢及手用三块,右肢相同共用六块,下身用一块,下肢(附靴子)用一块,右肢同共用二块。在裁剪时按选好人物所穿服装、鞋帽样式和图案截剪便于雕刻。

雕刻:影戏人物雕刻,虽与京剧所绘脸谱不相类似,但不外宋时吴自牧著《梦梁录》中所说“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 崔彤云老先生近照

 

简介几位雕刻师傅:

张老壁: (1846-1922)刀法犀利,镂剞剔透,设计轻巧,他首创影人在窗户上梳洗打扮,散发、梳发、髻花、涂脂、擦粉等动作细腻处都能清楚显示在屏幕上。   

聂老春: (1865-1944)又名春潮,他雕小生小旦人物,高眉细目,凝重雅致,桃嘴尖颊,秀丽英俊,他雕刻艺术处理得当,恰到好处,不进刀,不走线,干净利落。

杨德生: (1873-1942)青少年时期就以雕刻见长,后被乐亭某大影戏班主人收买,为他长年雕刻,年稍长奔沈阳投其父,在沈阳为客居东北各地,乐亭影戏班雕刻影人,他技艺高超精湛,他的作品是40年代代表作,他大半生是在沈阳度过的。

王遇鸿: (1910-1965)15岁拜聂春潮为师学雕刻,适东北解放去黑山县依雕影人为生,被该地艺术剧院聘请在,长期雕制中摸出经验,能让影人嘴角能动。做出能说话会动做,这是个创举,他大胆常试提高到1尺2寸,在当地授徒4人,遇鸿是建国以来突出的一位雕刻家,一次在北京汇演时承蒙郭沫若的接见,并赐书“雕刻精良”四字。 刘佳文、谭云龙、周绍文、盂继起等人都是当代雕刻代表人物。

 

在这里述一下李脱尘先生:

清末民初年间有位李脱尘先生,河北玉田鸦鸿桥人,其父李昆是滦州影庆民升班主人,家住北京东西牌楼五条,脱尘先生停止了传教士工作,辅助其父在戏班内工作,一生倾注于研究滦州影,他多才多艺,在皮影雕刻上颇精,凡戏班内粗细活儿皆能胜任,他编写过皮影剧本如《庚子变乱记》、《大卫战胜克利亚》等剧。

他还藏有百余种皮影老剧本,手中还存有从事皮影先辈安心斋《滦州影戏小史》手定稿本一书,至今均无下落,对研究皮影历史实为憾事。

上色:影人雕刻后按袍服冠帽花纹图案分别填上不同颜色,刚强豪横者多重色深红深绿,青衣小生除用黑白二色外以粉色浅色为主,于后涂上一层桐油或透明漆皆可,既不掉色又鲜艳美观。

打眼上把:每个影人各关节上下两端各打一小孔,用丝线将各关节串连上,线头二面均扎成牢固扣,不让二个关节分开掉落,并使各关节左右动作自如。每个影人要用三棵有钢性细铁丝,各七寸长,每个下端插上一根秫秸杆当把,其中用一根上端固定在脖腔前边,使其支撑整个影人,另二根分别绷在二个大姆指上,使影人手臂动作灵活。

通过以上几道工序,一件影人制作完毕,其它场景、车辆、马匹等制作大体相同。

影人制做完毕后,是一个片型体在表演时不能直观影人正面,只能看到左右两侧,因称五分相貌。身体因有四肢,表演时左右上下错落活动,特别是武生刀枪棍棒对打时,立体感强,使观众视觉上感觉不到影人是片型了,使影人产生出六七分装束如操纵影人师夫技巧娴熟动做快使影人能达到八分装束。 

滦州影影人有头大身子小特征,这正是与南北朝时期佛像相似,这也可证明一点,滦州影来源于宗教说法一个依据。

 

一个影戏班所有影人都是头像多身子少,其原因有:

一:影戏班多流动性的演出,为了便于携带,减少容量,“举例: 100个头面只备20件身子就够用的,那个头面出场穿上一件应穿的袍服就行了,最忌讳的是员外爷穿了武生服装,女人出场穿了一身男人服装等那就大错特错了。

二:对影人有个古老传统迷信色彩说法,在影人存放箱子内必须将头部摘下来另行存放,生怕他们在箱内成了精。 皮影戏中的大手厮和小球厮

三:影戏班供奉手持经卷的南海观世音大士,两旁有韦驮和红孩儿陪侍,传说古时观音大士北来宣经,携带二人即韦驮和红孩儿,每个戏班影人都有这二位影人,他俩人头和身子相连,戏班成员称他们二人为大师兄小师弟,造型奇特,每逢开场戏由他二人领先出场演幽默短剧,使观众哄堂大笑引入胜境,因他俩是戏班师兄师弟,又是戏班保护神,故不肯将头面摘下来另行存放以表爱护备至。

皮影戏在旧社会上演千百年之久,单出短剧多取材实事或讽刺打诨有趣味的很多,全本大套剧多取材于鼓词小说章回小说。

民国初年时上海有几家印书局,如江东茂记书局,大东书局,校经山房,大成书局,这几家书局是搜集古老剧本和编写新影词做了大量出版可以说在发展皮影戏上是一大贡献。

大东书局主人王幼堂先生,对编审剧本要求严格,曾指出“张郎休妻”剧中,词句鄙俚,意趣直率,难于雅俗供赏,慨为缺点,而对“薄命图”一书,词中喜笑怒骂,悲欢离合,皆劝迷途发人猛省之意,是影词中佼佼者,故该书局主人,对社会公德为后世人及广大观众深表敬意,在这里有必要写出以示缅怀敬仰。

   

近些年来走访老艺人老观众得知一些新老剧目罗列于下。

旧剧目:

    《二度梅》、 《兴隆传》、 《小西凉》、 《仙桃会》、 《江东桥》、 《五峰会》、 《青山剑》、 《混天钵》、《琼林宴》、《灵飞经》、 《珍珠塔》、 《白玉楼》、 《炎天雪》、 《鸣冤阁》、 《天丝国》、 《阴阳报》、《金林寺》、《白孤裘》、《镇冤塔》、《分龙会》、《乘虎梦》、 《祥龙梦》、《龙门阵》、《颠倒配》、 《桃花扇》、 《琵琶缘》、《对雀屏》、《张郎休妻》、 《泥马渡江》、《百花亭》、 《樊金定骂城》、 《金顶山》、 《渔家乐》、 《讨荆州》、 《连环计》、《锁阳关》、《铡葛龙》、 《洞庭湖》、 《庚子事变》、 《党人碑》、 《粉庄楼》、 《莲花庵》、《偷看家书》、 《薄命图》、《蕉叶扇》、《定唐》。

 

全国解放后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下挖掘古老剧种创造新戏使我国古老皮影戏在几经灭绝下得到复苏,各地不断创造革命新戏,儿童剧等,为皮影戏输入新血液。

   

新剧目:

    《造车记》、 《夺印》、 《称女记》、 《学雷锋》、 《乘风破浪》、 《双教子》、《三打白骨精》、《风雨同舟》、《火焰山》、《皮箱记》、《吊子卖鞋》、《杨小组游春》、 《盗红令》、 《蝴蝶盃》、 《二小放牛郎》、《老鼠嫁女》、《东郭先生和狼》、《一贯害人道》等。

       

1975年唐山大地震给冀东皮影剧团遭到巨大损失,矩今又20余年岁月中老艺人又有些先后离世,影人道具毁的毁散的散。

改革开放以来,随之科技进步,电视机、录相机、录音机、VCD等又进入百姓之家,娱乐场所新颖,卡拉OK林立,这都是对皮影戏生存一大挑战。电视节目中偶尔出现皮影戏介绍并表演多年不变的“龟与鹤”短剧。河北滦州影过去千百年间,在冀东各县大小乡镇都有大小戏班,要演员有演员,要雕工有雕工,人才济济形成庞大皮影戏发祥地。

目前有些剧团自动解散各自经商,尚有为数不多剧团坚持从事皮影活动,为古老传统皮影戏不能从这辈人断档而努力。

乐亭影剧团是现今一支劲旅,该团成员多是著名影剧表演家齐怀先生生前好友及先生所办的训练班弟子,刘志昌、李桂馥、沈品、杜振江、高光亭等人在县文体局支持下,经常下乡深入农村为广大群众演出,同时还培养男女青年参加学习皮影演出动,为接班后继有人而奋斗。

   (注:文中对皮影制作师父的介绍,系由河北乐亭皮影剧团提供,作者深表感谢。)

    限于本人水平,文中难免有误,不到之处希请指正。

   

崔彤云老先生(又号乐修居士)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天津市钱币研究学会会员、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会员、天津市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顾问、天津市古龙工艺饰品有限公司顾问。

    自幼喜好收藏皮影人儿,影卷,古钱币,瓷器等。现收藏明清时期皮影人儿珍品一千余件,经常参加展览展示活动。

    地址: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青年路96中学北建设西一里一排七号。邮编:300402。宅电:(022)26716723 

评论

© 皮影老杜 | Powered by LOFTER